对一部名为《F1:狂飙飞车》的商业大片,你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片名就决定了电影的走向、企图心和取舍。
再加上最顶级的投资,服道化音都是全球最顶级的团队。所以,没看之前,所有人的预期都是,这是一部主打速度与激情的商业大片,看视效,看狂飙,看逆袭的过程。
至于故事,所有人都不会抱有太高的期待。
我当然也是以这样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结果就是,不仅被电影震撼到,甚至被感动到。
好的部分比预期的好,没抱期待的部分,也有惊喜。
《F1:狂飙飞车》是一部古典主义商业大片,用当下最顶级的电影拍摄技术,去呈现电影语言最原始的魅力——那些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魅力。
这其实是一种冒险,《阿凡达》是典范,《阿凡达2》勉强做到,《碟中谍8》失败了,这几年很多好莱坞顶级商业大片都证明这条路越来越难走。
因为这个时代的观众,对“语言”的敏感度没那么高,对显性趣味故事的追求是第一位的。
但即使是从这个角度来说,《F1:狂飙飞车》也是最近几年最出色的商业大片,比导演科辛斯基上一部代表作《壮志凌云2》更加出色。
电影当然有很多独属于f1车迷才能懂的梗,比如各种比赛旗语的含义,诸多传奇赛车手的露出,汉密尔顿、维斯塔潘、舒马赫等。
但即使你没看过一场F1赛事,你也可以充分理解电影。
这是商业大片应该有的基本觉悟。
技术层面的出色,大大超出预期。
各种快慢速移动镜头,各种刁钻角度的机位,各种狭窄空间里的穿越镜头,观看过程中另一种乐趣就是:这个镜头机位摆在哪里的?
出品方之一的苹果公司专门为电影调教了搭载苹果顶级处理芯片的车载摄影机,这大大提升了车内视角的画质。
而且,电影里绝大部分的赛车画面,都是实拍。所有直线加速、过弯、换胎乃至任何一个比赛细节中带出的引擎轰鸣声、观众呐喊声和现场噪音,都是混合而立体的。
以最极致的实拍技术,带观众身临其境FI赛场,电影做到了,且是以拒绝CG特效的方式。
比看F1赛事直播更刺激。
然后就是节奏感。
这类电影通常都是典型的三幕式:人物帅气出场-遭遇失败羞辱-重新找回自己赢得尊重。
而《F1:狂飙飞车》电影时长足足156分钟,仔细分析就发现,剧本不是传统的三幕结构,或者说在核心的第二幕里,它又设计了单独的三幕结构。
让节奏更加流畅,张弛有度。
最核心的趣味,当然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密度和丰富性,每一场都能再往上翻,有的是通过拍摄技术,有的是通过情节设计,有的是通过人物情绪的推升。
让两个半小时的轰鸣声有足够的层次感,直到最后达到众望所归的烟花烂漫。
而这一点,就是《碟中谍8》没做到的地方,只能靠无限加码“徒手扒飞机”的难度,太单一了。
电影漂亮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布拉德皮特太帅了。
他已经63岁了,脸上不可避免的出现皱纹。
但这次的角色塑造和他的演绎,演出了独属于他的性感。
角色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浪子形象,而是一个正在老去的破碎之人。
同时兼顾松弛感和破碎感。
如果说以上的优秀,多多少少都是预期之中的,那电影文本最后的落笔,就是预期之外的感动。
一部励志运动电影在意料之中的赢了之后,留给角色和观众的问题是:
你这一生,倾其所有想要赢得的,究竟是什么?
是财富地位和荣耀,这些都没错。
可然后呢?
或者说,假如你拥有了财富地位和荣耀,你还能做什么呢?
这略带哀伤的疑问,和皮特身上从始至终的淡淡的疲惫感融合到一起,让角色在“不择手段“赢之外,更贴近你我。
即使你能总是赢,过程中也充满疲惫吧?
享受赢的过程,正视赢带来的疲惫感和虚无感,戒掉必须一直赢的瘾。
我为这个落笔流泪。
智慧优配-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是什么-股票配资工具-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