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您发现没?有些老兵退役后,还挂着“退役少将”“退役上校”的头衔——他们的军衔为啥能“带走”?普通义务兵退伍后咋没这待遇?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
咱先从军衔这事儿说起。这玩意儿不是现代才有的,往远了说,古代将军的“帅旗”“虎符”,往近了各国军人肩膀上的星徽杠杠,都是区分等级、彰显荣誉的标志。放咱中国,我军的军衔制可是走了段波折路:1955年首次授衔,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将;60年代说“军衔制不适合”,咔嚓取消了;到1988年又恢复,不过这回没了元帅、大将,多了个“一级上将”——但这衔儿设了十年愣是没人戴,后来干脆取消,现在最高就是上将。
现在,为啥有的军人退役能留军衔,有的不能?关键在身份。咱军队里分军官、士官、义务兵三类人。义务兵就俩衔儿:第一年列兵,第二年上等兵;士官从下士到一级军士长,共七档;军官则是尉官、校官、将官,三等十级。您记好喽,只有军官退役后能留军衔,而且得在前面加“退役”俩字儿,像“退役中校”“退役少将”。士官和义务兵退伍,军衔是要收回的——毕竟人家军官是“军队干部”,和普通士兵的职责、待遇都不在一个层面。
举个实在例子,大家都熟的局座张召忠。他当海军少将那会儿,是正儿八经的副军级军官,后来退休了,头衔就成了“退役少将”。他上《吐槽大会》还开玩笑:“我这海军少将,退休了也是将军啊!”您瞧,这“退役”俩字儿可不是白加的,是对他军旅生涯的终身认证。
那是不是所有军官退役都能留军衔?还真不是。像中校、上校这些校官,大多是转业到地方,彻底脱了军装回归社会,平时谁还拿军衔说事?但将官不一样,少将、中将、上将退休后,还是按军队退休政策管着,参加活动、出席场合,“退役”加军衔的头衔就有分量了——这既是荣誉,也是对他们一生奉献的肯定。
有人可能听说过“临时军衔”,这事儿咱得辟个谣。抗战那会儿,为了和国民党谈判,咱代表团的将领确实有过临时军衔,但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操作,建国后就没这说法了。现在咱军衔体系多完善,师长是大校就是大校,犯不着搞啥“临时少将”——这要真有,不乱套了?
这枚“退役”前缀的军衔,既是对军人一生奉献的盖章认证,也是咱老百姓心里那杆秤——当过兵的人,哪怕脱了军装,骨子里的军魂永远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智慧优配-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是什么-股票配资工具-杭州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